7月27日,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上,腾讯AI工作台ima公布知识号新数据:上线半年呈现生态爆发式增长,可分享的私域内容环比增长208%。
ima正凭借“活知识库+大模型” 的融合,破解知识碎片化、海量信息获取准确性难题,让静态知识转化为驱动个人与组织的先进生产力。
腾讯信息服务线负责人 何毅进
腾讯信息服务线负责人何毅进在《》演讲中指出,ima创新构建的“AI工作台”,正通过三层架构实现知识库与大模型的深度协作:
用户在ima主动分享的行为,正在推动知识库从私域向公域快速发展。
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团队、专业知识团队正在加入知识号,旨在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杭州钱江海关率先落地「进出境邮件智能服务」知识库,聚合200+法规、800类高频咨询与千条实例,AI智能问答输出权威且实用的解决方案,在超过100次模拟问答中,海关知识库的回答准确率接近100%。
多所高校深度应用ima构建教研知识库,提升高校备课答疑效率,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课件素材。从法规到讲义,ima正在让专业经验转化为可持续复用的知识资产。
在演讲中,何毅进表示:ima提供了健全的权限和安全体系,保障用户知识库的内容安全。另外,用户在ima上传的个人资料仅被用于用户的AI检索和AI推理使用,不会用于模型的训练。
以下是何毅进的演讲全文:
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,对行业带来深刻影响。过去,信息服务产品多提供单点能力,任务规划、串联、执行多由人来完成。而大模型时代,更自然的交互,更完整的信息输出,更少的人类执行,让更便捷、更懂用户、更好用的信息产品成为可能。
整个市场均在多维度积极探索,包括QQ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产品,也有comet、genspark, ima等新兴AI原生应用。
回归信息获取和使用的需求本身,用户面对互联网庞杂且散落各处的信息,能更高效的理解并使用,从而进行生产,一直是第一诉求。我们的产品实践也始终围绕这一点展开。
从信息能更好被大模型使用的角度出发,我们提出了ima 这一智能工作台的想法。希望将用户所需的各类丰富优质的零散信息和知识聚合起来,让大模型能高效的在搜读写全链路进行提效,打造用户个人的智能工具。
ima 产品核心链路为三层。底层知识库由用户自主添加并主动分享所形成知识库内容。ima支持了包括主流文档、图片、公众号、个人笔记等内容形式。中间层为基于知识库的RAG链路,保障知识库内容能够在各类场景下被模型准确的获取,并基于此实现内容的生成。上层为大模型应用层,由大模型支持的多模态输入、输出,以及AI创作、脑图编辑等工作台能力。
用户一方面可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还可以通过通用问答、搜索、@知识库回答等多种方式,发现并使用他人贡献的知识库。
除了在私域使用的知识库,ima用户也贡献了超过2000万的公域知识库内容,形成了私域+公域丰富的知识库生态,提升了模型回答的可靠性。这里面包括很多公共服务机构、专业知识团队,通过共享公域知识库,让更多用户能得到专业知识+先进大模型带来的科技普惠。
这里我分享两个ima知识库的实用案例:其中杭州钱江海关主动创建的“进出境邮件智能服务” 知识库,就是运用ima平台为办事群众搭建的“千问千答”AI服务。该库收录了由海关专项工作组上传的超200部法规条文、800类高频咨询和上千条实例。智能问答在引用法律条文的基础上,还能参考高频咨询库,分析咨询实例,兼具权威性和实用性。也有很多高校教授,通过ima 建设个人教研知识库,成为自己备课以及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、科研协作的平台,大幅提升教学和科研的效率。
目前ima已经上线半年多时间,知识库生态快速发展,从最初的私域内容发展到公域知识号内容,可分享的私域知识库和公域知识库均有大幅增长,内容量突破千万。
随着用户主动分享知识库的行为持续增长,我们在今年5月上线了知识号体系,为公域知识库的贡献者提供完善的生态机制和专项扶持,鼓励用户贡献专业、权威、即时的优质知识库内容。
近期ima知识号生态进一步升级,推出了服务机构团队和个人的认证体系,为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知识主提供知识号认证服务。
截止目前,已有接近百位知识号主获得了加V认证。未来希望更多领域的用户加入,让有用可靠的信息在AI时代流动起来。
看完ima这位AI 时代的新生儿,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下QQ浏览器,这款16岁的长青产品在AI时代是如何演进的。
QQ浏览器的用户体量更庞大,年龄分布更均衡,对信息获取和使用的诉求也更多样化。因此如何将AI能力真正作用于改善用户的真实体验,是团队致力的方向。
在QQ浏览器,用户每天有大量学习办公场景下的信息服务需求,包括对资讯、文档、视频的搜索、浏览、播放,也包含网页/各类内容的下载、提取、编辑、管理等操作诉求;同时还有泛娱乐内容查找及消费。
因此,QQ浏览器推出了QBot这一AI升级产品,其核心围绕用户的搜索,浏览,工具使用这三大环节展开。首先AI搜问,通过引入大模型能力,深度结合用户搜索和提问需求,大幅提升搜问的效率;第二,在用户各类浏览场景下,通过嵌入伴随式AI提升场景内的工具能力;第三则是针对需求较为刚性的复杂信息服务场景,如学术研究,高考,资源下载等,提供垂类智能体Agent。
我们先来看搜索场景。随着大模型问答应用的推广,用户也逐步养成了边搜边问的使用习惯。QQ浏览器针对搜索用户丰富多样的搜、问需求,结合大模型能力对搜索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,建设了AI搜索链路,利用大模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优化搜索的动态反应流程,升级上线了AI Overview服务。
其中大模型在意图理解和RAG方面的能力优化,使结果的可读性、可用性及相关性有明显改善。
结合腾讯的优质内容生态,QQ浏览器AI Overview大幅提升了在游戏、健康、娱乐、高考等领域搜索结果的质量。
我们也和内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、深入的合作,涉及多行业多领域,一起携手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,也欢迎更多行业伙伴的加入
第二为高效的AI浏览工具。围绕用户视频/网页/文档等场景,提供基于的翻译能力,并强化适配和呈现;
另外一方面,大量浏览记录和标签的管理也往往让用户头疼。如何精准总结和找到信息出处,是用户经常要面临的问题。QBot会将AI 能力和浏览器框架打通,以实现用户历史记录和多标签内容的查询、提炼、总结。
同时在对用户文件、图片等资产可管理的基础上,针对部分需要提取信息、重复操作的场景,如网站填表、发票录入等,QBot将搭建可自助完成任务的AI 填表工具。这两部分能力均在灰度打磨中。
而在做好基础场景的AI工具之上,我们进一步针对浏览器用户明确的高阶需求,利用QQ浏览器积累的工具能力优势,会持续打造具有较高成功率的垂直agent。
今年6月我们推出了AI高考通agent,QQ浏览器的高考累计服务5000万用户,生成数百万份志愿表,分析报告的准确率超95%+。
为提升可用性,模型需基于高考专业信息和知识进行训练,让模型理解高考志愿及相关政策信息,形成专业的分析逻辑;同时针对高考志愿表搭建workflow, 使模型能较好遵循任务范式,并对高考知识库和用户信息能够记忆和使用,最终形成分析报考和志愿表。
而下载作为浏览器用户的刚需,也是我们重点打磨的agent。目前任务下载成功率超过80%,过程中重点通过跨引擎搜索、优质索引库建设,及任务的反思纠错能力优化提升可用性。
因此,Agent产品除了模型能力优化外,上下文工程、垂直场景工作流设置、好的工具能力,以及优质的知识库,都对其成功率的提升至关重要。未来,我们会继续聚焦浏览器用户的刚需场景,逐步推出更多的垂直Agent产品。
利用大模型能力,深度结合真实场景,QBot AI升级为QQ浏览器用户带来了体验提升,但这只是第一步,还有很多能力和场景正在优化中。道阻且长,围绕个人资产、优质知识库建设、场景化深度融合AI,不断打磨,展望未来,我们相信,QQ浏览器一定会变得更懂你、更好用!